跳到主要內容

曾經滄海之一塊小蛋糕

美食是一場曾經滄海難為水的無盡追尋. 古早味的魔力是味覺記憶的深度. 這嘴一旦被養刁了就很難見容 any second best. 那個什麼CP 值是一種自我催眠的說法, 對hard core美食主義者而言無疑是含淚投票!!

是的, 台中蛋糕特派員現在為您現場連線到目前日本最夯的鮮奶凍蛋糕捲.


(被怨念了兩個禮拜的緊箍咒總算可以解除封印了)

根據記者獨家目擊, 這家經由報導而快速竄紅的小店, 已經因為大量訂單湧入造成草莓口味來到一個缺貨的情況喔. 是的. 記者知道無法搶到草莓奶凍也可以買抹茶及咖啡口味. 現在記者將實地為您試吃. 好的. 記者獨家目測這個一整捲只要130元的蛋糕捲. 赫然發現尺寸遠小於一般俗稱瑞士捲蛋糕的長度. 長寬高都大約只有某台北名店"一塊小蛋糕"的三分之二左右. 記者推斷該名蛋糕明顯瘦弱的程度疑似遭到物價上漲的迫害.


喔.. 好的.. 是的. 棚內雙主播異口同聲指出"價格不是重點". 記者完全了解. 喔.. 等等..

記者馬上為您插播一則獨家馬路消息. 剛剛記者獨家經過台中市中正路上唯一一家長崎蛋糕名店. 排隊的人龍實在是太誇張了. 隊伍綿延至少30個人, 與記者同車的家屬們目睹之後都大呼離譜. 紛紛想起當年等公車時, 隨到隨買不用排隊的年代. ㄜ... 是的. 好的. 應棚內主播要求不要任意插播沒有價值的獨家馬路消息. 記者現在馬上回歸到本次任務.

所謂鮮奶凍蛋糕捲就是日式捲蛋糕把鮮奶油減少, 減少的部分用鮮奶凍取代. 因此吃起來比起一般全部是鮮奶油的蛋糕較不膩較健康, 且多了鮮奶凍冰冰涼涼QQ的口感. 蛋糕本身還ok. 不會太乾. 但是抹茶及咖啡的香味偏向人工. 抹茶口味的色澤. 綠的有點過份. 跟一般瑞士捲或日式捲比起來算是中上. 但是, 如果跟台北某名店比起來.... 那就真的是小聯盟與大聯盟的差異了. 光是一個鮮奶油就立刻顯現出身價不同的地方.

從記者下的標題應該就不難看出本次試吃的結論嚕. 130元買的到 一整捲鮮奶凍蛋糕 V.S. 1.5片的一塊小蛋糕. 記者曾經滄海的味覺深度, in a heart beat 的選擇了後者. 而且要極力呼籲沒吃過一塊小蛋糕的人們不要因為價格就卻步啊. 還要唾棄 嫌一塊小蛋糕太貴, CP值不佳的偽美食主義者. 喔.. 好的.. 是的. 記者很抱歉, 記者評論有失新聞中立. 以上言論與本台無關.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留言

匿名表示…
中正路上其實有兩家長崎蛋糕名店,另一家也是百年老店,雖然沒有人龍但是生意也是超好的。我門家都在那邊買呢,就在中正路美華泰在過去一點點。
swang寫道…
蝦咪.. 小時候我也常常在美華泰那邊出沒, 可 從來沒注意到有另一家?! 瞎了吧我..
趕快寫個評比吧.. 不然特派員又要被咒念驅動去現場連線了~~
匿名表示…
沒圖沒真相
沒圖沒真相
沒圖沒真相
....


我們沒有吃到,咒怨會一直跟著你~~

同事I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Solis 166 磨豆機 溫度保險絲自行更換(圖多)

我的Solis 166 在磨完1.5磅的咖啡豆之前,就罷工了。馬達發燒一動也不動。 經過拜請孤狗大神,不但確診是因為過熱,把溫度保險絲給爆了。還發現身處科學園區,電子材料行到處都有,就在回家必經的路上。更只需少少的30元新台幣就可以修復。 身為一個非理工組的,不怕被電死的人。我毅然決然為了省小錢,冒著生命危險,硬是在下班時間,橫渡光復路的車潮,去電子材料行開創我的第二專長。雖然一整個心虛,但是還是給我買到溫度保險絲兩枚(74度c 和 92度c) 外加 夾線銅片(我根本不知道這啥... 拿著剪下來的樣本請材料行小姐幫我找的)。就這樣... 修好了~~ 殊不知,這樣也能樂極生悲。因為換了74度c的保險絲,好像比原本應該是80度c左右的保險絲還弱,所以今天只磨了半磅多一點的豆子就再度罷工了.... 這到底是上天的安排,還是命運的捉弄? 硬是用到備用的另一個保險絲。 讓我們直接看圖吧: 有影片有真相:真的有修好喔~~

免購機免調粉之懶人超好吃鬆餅

拜Cosco在台中開店之賜, 得以將米國飲食中的 懶人文化 完全複製. 雖說, 台灣是個寶島. 早餐種類就可以多到難以決擇. 而且早餐店老闆們超勤奮即使天冷又下雨都還是開店. 可是遇到我們這種有機會就想睡到自然醒的懶惰蟲, 天冷根本不想出門. 有什麼比這個更讚的了? 又好吃~ (這個牌子是我試過唯一覺得好吃的喔) 又方便~ 只要放到烤麵包機火力設最低. 跳起來就可以吃. 且會兩面微焦剛剛好. 還不用顧爐子. 也不用調什麼鬆餅粉. 更不用洗鍋碗瓢盆. 人客ㄚ~~烤鬆餅就像烤吐司一樣自然!! 盛盤後淋上楓糖漿 或 蜂蜜 不怕肥的擠上鮮奶油. 配上一杯現煮咖啡. 喔... 讚啦. Eggo 是我們宅族的民族救星~~萬歲~ 萬歲~

壞年冬 被狗咬

這一波的不景氣, 一連串的組織異動, 人力縮減已經讓人夠悶的了. 可職場中就是會出現一些咖能讓你更悶. 當然這是發生在我同事身上的啦... 我只是趁機抒發一下. 不要幫我對號入座. 劇情如有雷同, 一切純屬事實... 這一切的一切都得追溯回前年(2006), 米國爆發安隆案之後, 為了補救並加強上市公司管理, 提出了沙氏法案. 所有在美國上市或發行ADR的公司都要遵守該法案的各項規定. 由於電子化, 很多稽核落在各項資訊系統的控管. 其中一項就是系統使用權限需要透過申請, 且人員內部跨部門轉職時的權限需移除重新申請. 這是公司政策且明文規定喔! 一般而言, 一級主管需要簽核的大多屬OA系統. 用Notes開發的. 由於Notes的控管特性, 所以並不需要特別幫簽核人員申請權限. 但是很多工程系統由於是 web based 的系統. 授權的部分是登入時控管. 如果無法登入, 必須先申請系統權限. 這天某單位一級主管收到簽核通知, 登入時出現沒有權限. 請IT人員協助. 老闆收到轉信, 看到錯誤畫面後, 就知道是未申請權限的問題. 直接請系統負責人先開權限, 再請秘書補申請單. 這件事不就這麼簡單?! 沒權限, 打開就好. 公司規定開權限要申請單, 填一張申請單就好. 沒想到, 秘書收到要補申請單的通知後, 很不高興的打電話給系統負責人"叫囂". 說是系統發出簽核通知就該自動把權限開好. 為什麼要他填申請單? 這樣太不合理且不friendly. 當系統負責人很有耐性的解釋沙氏法案之後. 沒多久, 換成該單位的IT主管來電跟系統負責人"叫囂". 要求系統負責人給出所有需要填申請單的系統清單. 單一系統負責人怎麼會知道其他系統是否需要申請? 因此系統負責人, 只能照實回答不知道. 該單位IT主管口氣很差的連問了兩次, XXX(我們單位的主管)可以告訴我嗎? 然後就掛了電話. 應該是去告狀去了~ 所以負責人趕緊通知老闆... 有人跑去告狀囉! 這下子好啦.. 我們單位主管也來大聲.. 不過是跟負責另外一個系統的人大聲要求檢查該一級單位主管的權限. 害的另一組人一頭霧水. (旁觀的我 => 翻白眼... 翻白眼中... 繼續翻白眼中... OS:真是夠了沒) 唉... 時機醜醜... 為了這種公司規定的小事被咆哮兩次, 負責人也...